<dd id="ehej5"></dd>
        1. 
          
          <tbody id="ehej5"></tbody>

          秋冬腦血管病高發 這些身體“預警”信號要注意

          • 北京晚報
          • 2022-11-04 09:14:41

          10月29日是第17個世界卒中日,其主題是“識別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腦恢復好”。一提到腦卒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腦血管病,大家都會非常擔心,認為這個病很重、難以治愈,那么在遭遇疾病發生時該如何正確處理?就像世界卒中日主題中所講,面對腦血管病,我們需要做到“爭分奪秒”,越早就醫治療效果就越好。

          秋末時節氣溫下降快、晝夜溫差大,秋冬是腦血管病高發的季節,為了保護好腦血管,我們需要記住哪些來自身體的“預警”信號,又該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呢?

          預防腦卒中

          當心這些危險因素

          首先,我們要對腦卒中有一個了解,腦卒中泛指一切腦血管病,大體分為缺血性腦血管病和出血性腦血管病兩大類,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腦梗塞和腦出血。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病因主要有5種:由大動脈粥樣硬化引發的腦血栓的形成;心源性的腦栓塞,即腦血管以外的地方形成的血栓堵在了腦血管中;大腦中小血管栓塞引起的腦梗;系統類疾病,如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引起的腦栓塞;最后是原因不明的腦血管病。

          而出血性腦血管病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長期持續得不到好的控制,血壓持續升高或忽高忽低都容易引發高血壓型腦出血。再一個比較常見的病因就是顱內動脈瘤造成的。

          那么,我們該如何做好腦血管病的預防?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可控和不可控兩種:不可控的有年齡、性別、家族史、種族、個人既往病史等,如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硬化病情的發展會加大患腦血管病的風險。

          而腦血管病的可控危險因素包括“三高”及糖尿病引起的酮血癥、吸煙、飲酒、肥胖,以及近年來愈發多見的抑郁癥等心理疾病都可能提高腦血管病的患病風險。因此,我們需要更加注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飲食、作息、運動、睡眠等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保持身心健康。

          尤其現在年輕的上班族,由于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往往疏于對自身健康的管理,再加上可能存在的遺傳因素,不少人在患上代謝綜合征、“三高”及其他慢病后很久,等身體出現了明顯不適才就醫,這將大大提升引發心腦血管病等更嚴重疾病的風險。因此,建議大家堅持每年體檢一次,30歲以上人群最好能不時測量一下血壓,盡可能早地發現疾病、治療疾病。

          身體發出“預警”信號

          請盡早就醫

          很多人都聽過治療腦梗“黃金6小時”的說法,實際上在面對突發缺血性腦血管病時,最佳的救治時間是3小時內,隨著醫療技術的提升,有些學術研究將這個時間增加至4.5—6小時,但依舊是發病后越早就醫,越能保護大腦受到盡可能小的損傷,否則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腦受損程度增加,可能會導致偏癱、失語等后遺癥。

          那么問題來了,怎樣才能盡早識別腦梗?有一個好記的口訣——“BE FAST”。B(Balance)指的是平衡,腦梗發生后,患者可能會感到頭暈、走路不穩、無法保持平衡;E(Eyes)指的是視野,患者可能會感覺眼前一片模糊,或是部分視野缺失;F(Face)指的是面容,如果患者出現了口歪眼斜的癥狀,需要考慮是否與腦梗有關;A(Arms)指的是四肢,如果患者感到肢體麻木無力,難以正?;顒?,則可能是腦梗引起的;S(Speak)指的是言語,腦梗發生時,患者可能會失語,無法說話和正常表達自己的意思,也可能聽不懂其他人的話,無法與之正常交流;最后的T(Time)則指的是時間,時間就是生命,越早就醫干預,越能保護大腦,患者的預后也更好。

          秋冬氣溫驟降

          當心二次復發

          為何腦血管病容易在秋冬復發?因為氣溫驟降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管變窄,天氣干燥造成血液黏稠,對于患有“三高”、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人群來說,腦血管病發病風險明顯增大。尤其是有既往病史的患者,更需當心二次復發。

          不少人認為腦血管病容易惡化,且二次復發難以挽救,其實并非如此,腦血管病二次復發往往是由于患者沒有控制好危險因素,以同樣的病因再次發病。為此,大家應該正確認識腦血管病,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腦血管病可能會加重,但只要嚴格控制可控的危險因素,依舊能大大減少疾病的復發率,患者也能擁有更健康快樂的生活。

          那么具體我們該怎樣做呢?注意保暖、足量飲水、適量運動、堅持測量血壓非常重要。家中若有腦血管病患者正處于康復期,家屬還需提醒患者堅持服藥、做好指標檢測、戒煙酒、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平和愉快的心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腦血管病科主任醫師 王薇)

          關鍵詞: 腦血管病 身體預警信號 危險因素 世界卒中日

          分享到:
          ?
          • 至少輸入5個字符
          • 表情

          熱門資訊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廣東海新律師事務所 劉海濤 律師

          粵ICP備18023326號-36未經授權不得鏡像、轉載、摘抄本站內容,違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廣東之窗 版權所有


          欧美色色丁香社区

              <dd id="ehej5"></dd>
                1. 
                  
                  <tbody id="ehej5"></tbody>